一、全球化、反全球化與另類全球化
1全球化=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現象;包含:
(1)政治全球化-如羅馬帝國欲統治全球、(2)文化全球化-如基督宗教期望全球皆成為基督教徒、白人文化希望成為全球共享的文化、英文成為國際共通語言、(3)經濟全球化-指生產或行銷等商業行為與貿易市場形成全球的合作與消費對象,如WTO組織建立、國際公司建立等等;現多半都指經濟全球化較多
2反全球化-指反對全球化現象主要形成強勢國家主導,造成弱勢國家的文化、經濟依賴,而推動的反抗行為;如在WTO等國際貿易組織會場外抗議行為或推動自己本國的本土化、在地化的文化反擊全球化帶來的傷害或影響。
3另類全球化-指針對經濟全球化現象外,尚有許多全球人類應共同合作或批判的事項,如環保、人權應該成為全球共同努力合作,相互影響和推動的活動
二、全球化現象後續引發了幾種常見現象
1.全球在地化-指全球流行、盛行的事務配合當地文化進行調整-如麥當勞米漢堡配合台灣、華人飲食習慣,改良的產品(也具有涵化的現象)
2.在地全球化-將本土的特色、文化行銷到全球,成為全球化的現象,如珍珠奶茶推行到全球去,成為全球各國都知道的台灣名產即是(如以下新聞內容,國際媒體採訪原住民文化,傳播至國際,將形成在地全球化)
3.在地(本土化)-指不配合或追隨全球化腳步,而專心致力發展或維護本土特色文化,如保障原住民文化、維護我國生態環境與天然景觀、老街等
---------------------
原民工藝薪傳獎 75歲「魯班」 找回失傳樹皮衣工藝
2010/12/30 05:20唐鎮宇/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唐鎮宇/台北報導】
「早年我們從事原住民工藝,都會被笑『沒用』;但我們只知道把文化留下來,才對得起祖先。」原民會今年首度舉辦「二○一○原住民族工藝薪傳獎」,選出五位在雕刻、竹編、陶藝等各領域「大師級」的「魯班」。其中高齡七十五歲的沈太木,以失傳六十多年的「樹皮衣」工藝獲得表揚。
「樹皮衣」耐磨、耐洗、防水,早年物資取得不易,阿美族人出外打獵時最喜歡穿樹皮衣,多以構樹樹皮製成。出身阿美族的沈太木說,早年因為部落工作機會少,不得已跑到高雄當船員;等子女長大後回到故鄉台東都蘭部落,發現許多原住民傳統文化都已經失傳,包括「樹皮衣」。
都蘭部落的耆老們說,隨著部落年輕人漸漸離開,「樹皮衣」的製作曾中斷六十多年。沈太木回鄉後,憑著小時候在部落工寮發現一件古老樹皮衣,以此為藍圖不斷試驗,終於找回傳說中「樹皮衣」工法。
沈太木說,早年像他們從事這種原住民工藝的人,都會被別人說「很笨」,但如今他們肩負傳承文化的任務;沈太木說,「我不知道要留給後代什麼,但我知道有一個東西一定要留下來才對得起祖先,就是我們的文化。」
評審林春鳳說,這五位大師作品呈現出來的震撼力深深讓人感動,除了對後輩年輕人有影響力外,這些作品「一點都不古」,反而帶有年輕人般的創新與活潑,「評審都想跪下來拜了!」
沈太木製作樹皮衣的技藝曾獲國立史前博物館及國家工藝研究所邀約示範教學,美國有線電視節目「KARMA TREKK ERS」也曾跑到台灣採訪。
其他獲獎的還有賽夏族的潘章三妹(竹編、藤編)、魯凱族的沙桂花(陶藝)、排灣族的雷賜(琉璃珠)以及卑南族的陳文生(雕刻)。
留言列表